关于印发《连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2013-2017)》的通知
各镇(民族乡)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连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7)》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迳向市卫生局反映。
连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7月1日
连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7)
为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成果,进一步加快全市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宗旨,突出中医药专病专科特色,完善农村中医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运用水平,保持和发扬中医药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统筹兼顾、共同提高,推进中医药在中医药服务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发展;坚持继承优先、科学创新,既保持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事业发展、产业联动,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的要求,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2014年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进一步巩固我市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成果。
(一)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以市中医医院建设为重点,辐射到全市广大农村,统筹配置全县中医药资源。中医医院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为必备科室)。全面加强中医诊疗常规、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切实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力度,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市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应用至少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95%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 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充分应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逐步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并能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服务,能运用针灸、拔火罐、按摩等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医药服务队伍。全市中医药人员(含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30%;中医医院院级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20%,综合医院西医临床科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执业医师;全市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运用中西医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乡村中医药人员至少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分期分批举办市、镇、村中医药人员培训班,重点对中医药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积极申报全省、市名中医。
(三)研发、引进和推广一批中医药新技术、新疗法。 建立一批有中医特色的专病专科,鼓励医务人员开展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主要内容的科研活动。市中医医院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医药技术骨干,每年至少选派3名以上中医专科人才或中药人员到上级中医教学医院或科研机构进修培训,提高专科水平。市直医院也要培养和引进符合条件的中医药人才,每年至少选派 1~2名中医专科人才或中药人员到上级中医教学医院或科研机构进修培训。
三、建设目标
(一)加强基础保障,争取政府支持落实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占全市卫生总事业费10%的工作经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中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比例不少于1/6。
(二)制定全市中医药工作发展规划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三)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全市中医药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督促指导医疗机构中医建档建账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综合台账。
(五)疾控中心要研究运用中医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到2017年底,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中中医药内容不小于20%,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达到70%以上,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管理。
(六)积极争取2014年前市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成功。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临床科室中医药考核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市中医院设立中医工作基层指导科,对全市中医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每年至少为基层培训10名以上中医药人员,每年到乡镇卫生院指导中医药工作不少于6次,使中医药工作基层指导科成为全市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中心。
(八)注重发展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重点抓好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同时,加强急救服务能力建设,急诊科应具备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常见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
(九)市中医院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和院内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比例占门诊总处方比例达到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到30%;院内制剂使用不少于20种。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达到50种以上。
(十)市中医院、基层卫生院、村卫生站的各项工作指标保持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